【近现代】陈运彰
(1905-1955)原名陈彰,字君漠,一字蒙安、蒙庵、蒙父,号华西,原籍广东潮阳铜盂,生长于上海,斋名为“证常庵”、“华西阁”。

【近现代】邵元冲
邵元冲(1890—1936),字翼如,浙江绍兴人。毕业于杭州浙江高等学堂,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国25年12月初,应蒋介石电召去西安。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从西京招待所跳窗逃遁,被士兵开枪击伤,两天后卒于医院。邵元冲著有《各国革命史略》《孙文主义总论》《西北揽胜》《邵元冲日记》等。

【近现代】马君武
马君武(1881年7月17日-1940年8月1日),原名道凝,又名同,后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近现代】陈少白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号夔石,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尤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为了宣传革命,他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 《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文献。
【近现代】古公鲁
古公鲁(1884~1931年),广东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人。他从小勤奋学习,先后毕业于梅县师范、广东法政专门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古公鲁赴印尼巴城谋生,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投身于民主革命。翌年,奉命回广州、花县、肇庆等地进行革命活动,任陆军第五旅第九团三营营长。民国20年(1931)夏,部队撤出八乡山,至陆丰县下沙村时,因叛徒告密,古公鲁不幸被捕解回五华,五华县长钟问陶利用亲戚关系,以封官许愿劝降,遭古公鲁严词拒绝。不久,古公鲁在华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47岁。

【近现代】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近现代】吕志伊
吕志伊(1881—1940) ,云南思茅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参与创立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历任云南都督府参议、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参议院参议员。后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1920年后历任广州军政府司法部次长、内政部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内政部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0病逝于昆明。
【近现代】俞可师
俞可师(一八八四—一九四五),字启汉,一字憩园,常熟人。宣统拔贡。长期从事教育和实业,退居之暇,结社联吟。有《憩园诗存》。

【近现代】吴寿彭
吴寿彭,号润佘,一九○六年农历二月九日生,江苏无锡东湖塘镇人,一九一八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中,一九二六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一九五七年后在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下,参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翻译,致力于翻译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在整理《天象论·宇宙论》和《灵魂论及其他》手稿时,因脑溢血逝世,享年八十一岁。吴寿彭先生晚年自辑成集,名为「大树山房诗集」。因抗日战争时(一九四一)曾避居浙江省孝丰县天津坞,屋舍前有银杏、栗、松等古树数株,深自喜爱,遂以为诗集名。
【近现代】胡邦彦
胡邦彦 (1915-2004)文字学家。字文伯,一字彦龢,号蹇翁。镇江人。曾在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实验小学、省立镇江中学学习,师从任二北(任中敏),后在无锡国学专修学院肄业,师从唐文治。1935至37年任天津中南银行文书;1937至39年任职于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1939至41年任复旦大学文书主任兼中文系助教,教授应用文;重庆内迁妇女辅导院国文教授;1941至49年任中央银行文书主任,为银行高层捉刀撰写应酬文字,如寿屏、挽联、贺幛等。1949年后被贬职为银行行员,1950年代任高中语文教员。

【近现代】宁调元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近现代】许世英
许世英(1873年—1964年10月13日),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19岁中秀才,光绪23年(1897)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60余年,成为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近现代】陈怀澄
陈怀澄(1877─1940)字槐庭,又字心水,号沁园,彰化鹿港人,生员。父为廪生宗华,早逝。兄弟四人,怀澄居末,赖母吴氏抚养成人。性聪敏,喜读书,善诗词古文,复工小楷,知音律,能篆刻,对摄影亦颇有兴趣,可谓多才多艺。弱冠交游江湖名士及海内诸大家。其早期诗作浮靡艳丽,情意缠绵;迨割台后,因阅历兴亡,感怀家国,一变为激楚凄苍。1940年七月十九日去世,年六十四。着有《沁园诗草》(1921),又选七言绝句成《媪解集》(1934)等。
【近现代】高树
高树(1847—1932),字蔚然,四川泸县人。树与弟楠同中光绪十五年巳丑科进士,同入翰林院。历官兵部主事、郎中,充军机章京,改禦史,出知锦州、奉天二府,以廉惠称。著有《鸰原集》、《金銮琐记》、《珠岩山人诗钞》,惜皆散佚。今仅辑得遗诗五首。
【近现代】程善之
程善之(1880-1942),名庆余,号小斋,别署一粟,祖籍安徽歙县槐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