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几遍青山酬(chóu)对好,依旧黛(dài)眉当阁。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青山:指归隐之处。酬对:应对,对答。黛眉: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洒道:清扫道路。空翠:指绿色的草木。回薄:谓循环相迫变化无常。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bó)。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金索。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mán)惜瑶卮(zhī)落。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泊:停留,飘。玉筝:古筝的美称。孤削:犹孤峭。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