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窗黑。草际寒螀唧唧。东城路、淡月暝烟,丛木黄芦弄秋色。
閒情自脉脉。怕听一声邻笛。长吟罢、散步小桥,远水遥天互凝碧。
三年倦游客。但舟舣江亭,马系山驿。征衫怕杀西风急。
拚万种离恨,五更幽梦,空囊短剑返故国。早年少头白。
萧瑟。暗悲戚。睹旧菊新松,犹自相识。病中岁月成虚掷。
怅曲巷蓬户,依然岑寂。牢愁无限,问此际,怎忘得。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