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客多萧索。看船头、西风淅沥,暮云寥廓。落日危亭荒草岸,一叶小舟初泊。
倚双桨、清尊孤酌。欲酹王孙何处问,但汤汤、淮水流如昨。
碑上字,半斑驳。
无聊日把渔竿握。又谁知、渡罂背水,恁多挥霍。千古封侯人不少,大半风尘流落。
叹今世、人情更恶。若肯相逢哀一饭,便万金为报犹惭薄。
吾与母,预相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