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三阳寺,寻碑兴倍增。民穷先废学,庙破竟无僧。
造像搜频得,浮图倦未登。归途书所见,哀雁过高陵。
兵革凶荒酒一杯,万花如锦泪频催。名园落寞春犹到,贤主飘零客始回。
壁上题诗羞认旧,池边照影恐生哀。红梅曾识江南艳,不为朔风竟晚开。
尚父湖波荡夕阳,征诛渔钓两难忘。穷羞白发为文士,老羡黄泉作国殇。
落叶层层迷去路,横舟缓缓适何方。桂枝如雪枫如血,猛忆关西旧战场。
飞度天山往复还,今来真是识天颜。云中瀑布冰期雪,月下瑶池雨后山。
行远方知骐骥贵,登高那计鬓毛斑。夜深惘惘情难已,万木啼号有病杉。
雪似山之衣,云似山之冠。修洁复修洁,容君面面看。
横度天山去,横度天山归。瑶池在何处?白云来去飞。
游牧天山上,天山是我家。东西数千里,采遍雪莲花。
幼作牧羊儿,老至天山下。天山不可登,还须习鞍马。
泪洒香江汲水门,几回望望欲招魂。当年轻负读书约,白首如何报旧恩。
天下雄关雪渐深,烽台曾见雁来频。边墙近处掀髯望,山似英雄水美人。
喀什河前沙枣香,巍峨祖庙拜香娘。最怜家国无穷感,生死重经旧战场。
雨过高峰雾忽开,月明照影一徘徊。醉余挥洒天山上,似向瑶池洗砚来。
一雨新晴万卉蕃,凉生襟袖寂无喧。天山南北都开朗,独倚高楼望故园。
引得春风出塞难,还期万里报平安。流传故事天山下,马奶如醇进野餐。
树如宝塔无边翠,雪作河源不断流。四海一家歌且舞,夕阳红映庙儿沟。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