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逸兴今安在,英雄固称一世。日月丸飞,星霜驹逝,顿减数年豪气。
寻花买醉。似梦里追欢,邈然难继。赠客贻姬,红笺剩有旧名字。
佳话空搜箧底,见墨兵酬唱,青楼缄寄。灯剪春前,歌传花下,旧约依稀谁记。
莫思往事。恐今日穷愁欲弹清泪。回首当垆,玉钗垂翡翠。
屐痕带雪,看千人坐上,苔纹似绣。茶灶枫林随意歇,徙倚好娱清画。
主簿祠荒,生公石老,崩壑疏寒宝。销沉霸业,尚传神虎悲吼。
麋鹿群走苏台,阖闾葬处,宿莽浓烟凑。谁划剑池通海眼,铁壁千寻决溜。
晋代风流,吴宫花草,塔影斜阳后。短箫横笛,墓前明月依旧。
临江洒酒,叹萍踪聚散。惊鸥骇鹭,湖上牙墙客舆处,正是樱桃初熟。
恰又成三,扬州重见,醉看今宵菊。短歌酬酢,依然身在迈轴。
匆遽送别宦河,雁行先起,万种离情簇。弹铗且无鱼可饱,安向渠渠夏屋。
小雨昏鸦,发船鼓,赛唱何年续。明朝相忆,板桥茆店人独。
风尘燕市,与渐离诸客,垆头击筑。放逐归来停锦缆,烟景苍凉满目。
晓埭趋鼯,荒畴骨葛,赋语应难读。故人重见,自伤髀已生肉。
华发镜里萧森,瘦筇短褐,羞对东篱菊。二十六年缘底事,偏记西湖僧屋。
杨柳堤长,芙蓉溪冷,且饱芜菁粥。红桥客散,日斜同倚修竹。
乌鹊刚栖了。坐新秋、月痕如线,汉光如晓。水上凉风吹不止,又有高梧夹道。
问更漏、已敲多少。阶下新开花似雪,细端相、抹丽花还小。
何今夕,香犹早。
轻风一阵云如扫。晚波凉、青菱正绽,红莲欲老。整理吟怀待黄菊,拟向东篱倾倒。
那更有、多愁怀抱。紫蓼白蘋无限景,向清江、一笛惊鸥鸟。
人何在,在天表。
似仙人、逃劫保馀年,天意与安排。记行踪飘泊,薄游梁宋,稳渡江淮。
若使当时醉死,早向北邙埋。未了名山债,犹着芒鞋。
暗数生平忧患,判此身付与,饿虎馋豺。却弹棋卧簟,葵薁对清斋。
饮甘瓜、苧衣无汗,碧油停、离席傍金钗。难忘是、太丘酒伴,小住为佳。
满天飞絮,正夏初临也,晴和时节。嘶断玉骢斜照里,乱扑银鞍如雪。
竹粉新含,蜂黄渐褪,巧剪雏莺舌。先裁白苧,楝花开后微热。
且放小艇随流,言寻胜侣,酒茗香清绝,鹅炙鱼羹供一饱,蔬笋不妨频摘。
剑吼龙堆,轻翻鹿苑,往事闲中说。留春春去,似人容易离别。
盼芳洲。有白蘋几许,分绕绿溪幽。树老藏鸦,芦深避雁,渔歌唤起沙鸥。
轻梦随一枝短橹,睡过了、枫叶伍塘秋。怪煞西风,故将残柳,绾住闲愁。
堪叹驹阴如驶,挽江边逝水,佳丽难留。云散巫峰,雨昏湘浦,魂消燕子矶头。
亲曾见,偎红倚翠,就今日、霜鬓对寒篝。暗数当年豪举,分付东流。
雁字起江干。红藕花残。月明昨夜照更阑。酒醒忽惊秋色近,回首长看。
零露晓风寒。乡梦须还。凤城衰柳不堪攀。木落秦淮人欲去,无限关山。
幽涧却红尘。石上长留草木春。万壑千岩回合处,嶙峋。
莫遣渔郎更问津。
宠辱总非真。鸡犬桃源好卜邻。似我馀生甘采药,前因。
梦里卢生解笑人。
八十庞眉叟。见从来、衣冠优孟,功名刍狗。炯炯双眸惊拍案,似听涛飞石走。
叹此老、知名已久。大将黄州开广宴,倒银瓶、击节频呼柳。
排战舰,下樊口。
长江浪急风清后。束轻装、归舟一叶,帆移星斗。画角牙旗频入梦,犹在辕门使酒。
诸巨帅、皆为吾友。白发瘦驴燕市月,少年人、能识苍颜否。
歌未阕,起为寿。
萧寺眠长夏。恰频来、荆高垆畔,搊笋舞蔗。变换浮云怜世态,嬉笑深于怒骂。
瞥眼过、何须悲咤。曾记余生飘泊处,画船移、百幅乌丝写。
差意气,轹颜谢。
鹅黄新酿酣将泻。但婆娑、鄂公祠庙,白公亭榭。今日弹冠归故物,鞅掌紫薇官舍。
还有客、呼天问夜。湖水流脂山减黛,小楼空、人逐东风嫁。
仍梦到,两峰下。
黑雾迷南裔。赋归来、公乎无渡,重关昼闭。漂泊天涯供啸咏,诗律少陵偏细。
狂欲叱、高岑奴隶。寒夜饮酣空八极,检奚囊、酒脯当除岁。
山水癖,暂留憩。远游可耐风尘际。忆家乡、数峰明灭,郎官青髻。
袍笏堆床推望族,旧是江田门第。还不少。绿瓜丹荔。
飓毋波恬潮信小,倚危楼、松竹交戏。蔽归去,梦雪初霁。
草满平泉莎满径,池荷竞斗新妆。一尊我辈自飞扬。
鸥乡销鬓白,蚁梦撇腰黄。
归路秋声闻络纬,城南竹树都荒。量烟审雨意茫茫。
频年呼马走,后日唤牛郎。
高柳暗藏鸦。池塘试听蛙。丽樵边、戍鼓休挝。佳景正逢樱笋候,人半醉,泼新茶。
宿酿不须赊。婆娑烛影斜。叹吾衰、种故园瓜。羊仲支颐求仲笑,无好梦,到京华。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