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岭势嵯峨,征轺几度过。天将山水贶,人为利名磨。
京洛衣尘旧,关河墨迹多。飞鸿前路远,何敢息岩阿。
车马劳行役,秋风驻大堤。层城襄水外,归鸟岘山西。
日落回帆急,星寒压户低。谁家灯火里,齐唱白铜鞮。
春水扁舟稳,湖乡一望平。人家如画里,廛市送嚣声。
树木乱苍翠,光阴杂雨晴。江关知不远,无限别离情。
郁郁此淹留,飞腾未有由。无穷身世感,岂屑稻粱谋。
生小能渝舞,羁栖类楚囚。何人解罗网,一举海天游。
郢上春先到,天涯客未归。岁时游子感,音问故人稀。
薄宦情逾淡,初心愿总违。松楸渺何许,西望更依依。
所向空千里,牢骚托一鸣。风尘磨锐志,羁勒误平生。
秋老声悲壮,途穷骨贱轻。潇潇长夜雨,撩动暮年情。
流落荆南郡,飘零庾子山。英雄髀肉感,风月鬓毛斑。
时令秋分过,天涯客未还。阳台今夜雨,鸥梦隔乡关。
旅馆怀良匹,缠绵解不开。何堪中岁别,遑问再生来。
凉月侵虚幌,凄风冷夜台。相思和泪写,点滴尽成灰。
江流浩浩下岷峨,派别支分夹内河。一线涛头驰水马,万堆山髻拥春螺。
官仪汉制从今少,石碣周行自昔多。独向梳妆台畔望,空留明月伴烟萝。
平沙莽莽朔风摧,破浪才从海国来。蓟北天寒春草浅,桥南路窄雪花堆。
几家笑语围炉火,万里乡心托酒杯。喜听玉京明日到,一鞭马上望金台。
苍茫古渡系孤舟,芦苇丛生水不流。满地寒磷飞野火,几株老树艳新秋。
时平东国犹虞盗,地隔西川更引愁。听说明朝风信好,片帆飞到绿云楼。
无边风浪莽西来,滚滚黄流一线开。千里土鳞原上起,几行泽雁雨中哀。
飘零我亦同萍梗,生聚谁怜遍草莱。独向荒邱时极目,弥漫何处是春台。
天风挟浪舞阳侯,夜火昏黄雨不收。一带荒村三面水,几株衰柳四围秋。
何堪野哭客中听,无限涛声枕畔流。坐起挑灯眠未得,明朝重问打鱼舟。
扁舟初放晚烟晴,驿柳毵毵解送迎。夕照乱翻鸦背色,秋风遥逐马蹄声。
潮痕上下青连水,郭影参差绿过城。瑟瑟芦花渔火里,鸣笳犹似汉家营。
一线柔条翠染衣,年年攀折减腰围。歌残金缕人何处,秋老天涯客未归。
枝带寒乌多北向,江涵旅雁尽南飞。团圆皓月今宵满,倦鸟长途孰共依。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