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暮暗生香,奇葩胜艳妆。不随秋草萎,独立傲繁霜。
何事催春去,残红逐雨飞。飘风无处所,来岁可能归。
长信宫中侍宴来,玉颜偏映夜光杯。银筝弹罢《霓裳曲》,又报西宫侍女催。
霏霏玉屑点窗纱,碎碎琼珂响翠华。乍可庭前吟柳絮,不知何处认梅花。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