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渎今何地,迷茫不见城。猛风船失次,寒日雁无声。
关市应增税,江乡久苦兵。高低芦蓼岸,历历旧屯营。
晓起月未落,湖中沙色凉。山烟五老面,石镜大姑妆。
风劲帆腰弱,天寒浦口荒。惟看万舻过,鸣爆洒神浆。
弥漫浏阳道,勤耕俗尚沿。种荷泥补屋,收稻水潴田。
村破园无树,塘横户有船。侍车问慈母,为说旧时年。
黔水荒山里,扁舟两日淹。蛮江生黝石,郁井煮红盐。
泉毒民多瘿,人贫市卖?。如何崖壁下,九月气犹炎。
雨过猫儿峡,因风暂系船。沙深留豕迹,石蠹带蜗涎。
苍壁濒江立,青毡趁昼眠。无穷凉瑟缩,一听永如年。
曾经宋玉宅,又过子山台。旧业归文苑,悲风吊楚才。
霜林红剩橘,暮雨绿生苔。盛藻今如在,江南更可哀。
四望不可极,枯槎一道浮。直疑天下水,尽向洞庭流。
日落金沉底,风多木易秋。平生谙醉味,不到岳阳楼。
有子何嫌女,生辰偶与同。情娱陶靖节,名仿鲁庄公。
嫁后逢今日,归来祝乃翁。得看雏燕大,我发已飘蓬。
白沙荡击夜胶舟,力尽篙工始入流。羁客西来窥禹迹,舵师雨立似秦优。
半山云雾宣公墓,万古英风蔓子头。胜迹饱闻留未得,虎须滩上望忠州。
益部烽烟告警初,连城星火夜飞书。横征百姓无遗漏,恶弊诸公几破除。
已报战亡人尚在,贪支军饷额先虚。尽多奏牍陈忠义,毕竟高眠在里闾。
终古离骚恨未伸,楚沱遗庙尚迎神。灵旗日落号山鬼,香草春风哭美人。
詹尹犹知骐骥轭,怀王不信虎狼秦。荒凉一角巴东水,烟火当年屈氏邻。
坑灰未冷已亡秦,灞岸萧条柳不春。六郡豪家犹羽骑,诸陵风雨泣铜人。
已无仙药来蓬岛,偏有遗书授汉臣。莫上咸阳城上望,回中烽火接西秦。
犬声如豹客来时,直到柴扉主未知。旧倒墙泥随种菊,新糊窗纸乱题诗。
座中秋水谭庄叟,门外青山写郭熙。邀醉石桥村店酒,月明归去不嫌迟。
太平谁复念时艰,斥堠森严玉垒关。兰道牛羊充贡使,松州烽火逼诸蛮。
万峰阴合晴如雨,六月炎蒸雪在山。到此不胜今昔感,湔流犹自碧潺潺。
琵琶峡尽锦屏开,雨湿椒花猿啸哀。零落细腰宫畔路,只馀飞鸟上阳台。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