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藏名刹,僧房别径通。橘黄分佛供,糕白启斋充。
共羡幽栖乐,相看逸兴浓。出门逢老衲,笑语入蚕丛。
端临今复见,清望满人间。卷帙青箱富,湖山白发闲。
雍容归定澹,谈笑许追攀。一滴曹溪水,泠泠警众顽。
风雪欺枯乾,庭梅带泪痕。自惭闻道晚,谁说傲寒尊。
到眼成孤注,平心不二门。迩来翻畏死,未报故人恩。
滴滴阶前雨,青青石上苔。黄梅疑早到,玄鸟却迟来。
云重难舒眼,囊羞怯举杯。覆盆违皎日,绕案独徘徊。
大观亭外日悠悠,燕语莺歌破客愁。古墓千秋生气在,长江万里远帆收。
碎红乱点花如笑,新绿平铺草欲流。满眼风光寻不足,垂杨深处白沙洲。
钟陵依旧古崔峨,六百年来一刹过。乔木烽烟馀石兽,故宫禾黍泣铜驼。
应天王业埋荒草,往日英雄付逝波。剩有衣冠翁仲在,江山无语夕阳多。
行止翻教羡楚囚,迁流何敢望齐优。十年苦乐真难说,一榻孤清祗梦俦。
世外桃源空想象,人间沧海正横流。是非黑白都颠倒,多少狂生骂孔丘。
弦歌声里望云天,密迩亲朋何处边。红海怒涛游子志,黄河颠沛故乡年。
咿唔似忘中华语,醉舞真同蓬岛仙。欲借穿杨攀桂手,挥戈横槊万夫前。
满堂佳客赋秋风,慷慨悲歌光景同。海外未曾闻折柳,人间到处睐离鸿。
莫须浪遣樽前意,知否重来四座空。别后相思浑不管,暂教分付醉颜红。
人生何处无长短,不计短长自是长。且种文筠添夏绿,应多馀荫到秋凉。
诗书质难深深境,金石相期曲曲肠。小聚兼旬更暂别,临歧能不独彷徨。
且喜星车万里来,一堂话旧共衔杯。先生学术称前辈,弟子门墙类隽才。
伫看安边宁海宇,料知献策靖风雷。而今不数张京兆,应让留侯作世魁。
难得殊方共举觞,羡君下笔辄千行。新诗逸似双溪竹,雅抱清如九月霜。
敢学迂儒誇扪虱,且邀明月醉危廊。何当携手牛津去,横笛高歌说故乡。
攀山顶礼循微径,墓石苍凉暗夕曛。遗蜕未嫌埋异国,流亡端为益人群。
卅年钻研书犹在,一室观摩耳愤闻。欲起先生勤对语,劳资今已剧争纷。
买得蒙芽煮鹤泉,松声竹影互流连。云开二妙峰前月,人唱三闾祠外烟。
美景不惭收健句,名山深愧踵高贤。十年寝馈斜行字,酒兴诗情已渐蠲。
船随金浪依芦转,鸦负残阳绕树回。异国名湖堪极目,远山如画展高台。
十年风雨深怀冷,竟日欢娱百念开。多谢殷勤兼熟约,虎丘邓尉共寻梅。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