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发念秋晚,青灯怜夜长。香团菊花露,寒著橘林霜。
月在北窗底,人行南涧傍。婆娑不知去,身世两相忘。
长忆逢君历水隅,坐中谈笑见醇儒。当年许我入诗社,别后有谁为酒徒。
头想白如潘骑省,家应贫似范莱芜。相思不可能相得,蝉老西风海树枯。
同谒临川丞相时,不期颜色偶然披。绿葵自得山人味,绛帐难求俗士知。
午磬唤回幽枕梦,夕阳催就小窗诗。松毛桂叶山中路,肯顾非公复是谁。
万壑摇苍烟,百滩度流水。下有骑驴人,萧萧吹冻耳。
远寺一声钟,檐楹惊宿鸟。拂衣风露清,月落千山晓。
茆舍竹篱短,梅花吐未齐。晚来溪径侧,雪压小桥低。
石乱云深客到稀,鹤和残雪在高枝。小轩日午贪浓睡,门外春风过不知。
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