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临平路。趁濛濛、好风十里,吹成香雾。山里花光三百顷,山外一帆人去。
更多少、夕阳洲渚。无奈碧波回眼看,恁多情、不解留侬住。
旖旎煞,数声橹。
故园节物谁堪语。正清明、莺歌巷陌,燕泥庭户。料得花前同上寿。
细数行程何处。说客里、风光偏苦。手把柳枝从头记,叹何曾、此物供羁旅。
者离别,忒无绪。
春满长安矣。又年前、莺啼草绿,薄游天气。莫问江南今何在,犹有闲身堪寄。
须病起、从头料理。白发春山相妩媚,更花前。容我疏狂地。
鸲鹆舞,倩花记。
骑驴三载春明邸,数平生、穷途知己,如公能几。谁付金瓯纤儿手,五岳胸中平未。
愿日饮、亡何而已。天下即今多健者,便著书。种菜都非计。
长作达,从公耳。
种玉原无异。看盈盈、银河相对,文鸳交济。十载名花又榜首,管领春风人意,更不用、红栀私誓。
生小云翘金层惯,恁樱桃、输与琼浆味。霞峤近,绿梅殢。
谁从朱鸟窗前觑。恰相当,莺巢燕客,粉昆瑶辈。引凤清溪桐一瓣,好配山矾吾弟。
笑还胜、紫宫兄妹。舞罢玳筵花十八,喜珍珠、量得娇柔婿。
箫鼓里,碧衣会。
牵得红丝异。恁巫山、彩云散后,银潢仍济。珠幰驮来娇宛转,似识烧槽弦意,更何用、玉箫双誓。
比似香阶歌划袜,却提鞋、不辨愁滋味。燕玉小,楚云殢。
当年花下双成觑。未端相、豆梢年月,桃根行辈。谁道留仙裙剩得,偏媵银环宜弟。
较花貌、青城姊妹。还忆缃衾回面目,把小乔、已属金龟婿。
新旧恨,玉山会。
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刚界朱栏。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
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
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
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
十里平山,十里平川,更平林、万绿参天。水边楼阁,屋后园田。
拟买鸥矶,买云嶂,买渔船。
处处流泉,市断桥连,羡村居、何啻登仙。几时奉母,筑舍花前。
好看斜阳,看飞瀑,看炊烟。
中年到也,叹封侯、骨相奇零如此。热血一腔何处洒。
日饮亡何而已。落水三公,坠车仆射,早冷人间齿。
先生休矣!虽佳何与人事。
可惜浊酒牢骚,短衣历落,又是东风起。百岁胸怀行不得,寂寂虚生斯世。
动业羊头,文章牛后,短尽英雄气。古今邱貉,一编且对青史。
故园何处。又清明芳草,断肠时节。病里东风吹梦去,晓枕醒来犹怯。
洞口桃花,楼头杨柳,事事成轻别。啼鹃难到,伤心谁替侬说。
犹有兄弟天涯,茸靴瘦马,莫放春三月。断句酒边还寄与,花叶从头亲叠。
罗帕兜香,银屏熨影,薄福拼教折。明年今日,尊前重认华发。
客中风雨,又凄凉过了,清明寒食。小屋荒灯扶病坐,形影暂相怜惜。
水市笙箫,山厨饧粥,故国三年别。杜鹃难到,夜深何处啼血。
愁绝海北孤儿,江南老母,两地无消息。更念松楸行垄在,浊酒一杯谁滴。
冷月山花,天涯魂梦,应有归时节。长饥弟妹,今朝知倍悽忆。
入春几日,又匆匆分得,韶光刚半。病里每愁佳节过,何况天涯羁怨。
帐构馀香,罗巾残墨,零落无人管。东风归去,故园重问莺燕。
那见此际江南,澹烟微雨,玉笛吹都遍。弹指十年重叠恨、偏到今朝凄断。
蜡桃花,绿纨金蝶,可惜闲庭院。秋千墙角,夜来明月撩乱。
廿年前事,正银屏莺语,嬉春时节。压鬓熏香都贴妥,替掩画罗裙褶。
翠帕分香,玉奁吹絮,一晌难轻别。打帘刚出,新妆鹦鹉能说。
欣看临水朱门,映门杨柳,柳下船如月。小扇低筝同载去,十里人家寒食。
酒榼桃花,钿囊燕子,霎是成追忆。旧欢如梦,唾绒襟上犹湿。
病怀无赖,又归期耽误,禁烟时节。黯黯轻阴留薄醉,罗袖夜来寒怯。
烛底新妆,尊前私语,一日都难别。东风心事,流莺多半能说。
还记昔岁初逢,小庭今夜,正映濛濛月。弹指桃花回作梦,恨事眉头重叠。
燕子光阴,杜鹃乡里,愁把垂杨折。相怜南望,吴山天际如发。
溪藤小幅,认湖唇石罅,结就茅屋。屋下芭蕉三百本,养得一湖生绿。
药径分苗,秫田赋采,闲听松边瀑。棹船归也,两翁相对如鹄。
堪叹赁庑年年,漂流海燕,谁寄修椽宿。少日连床风雨梦,白首几时重续。
花里驯鸥,苇间射鸭,此乐今生足。且留图画,湖山共证清福。
镜湖八百,把轻烟软翠,荡成词境。玉笛一声云外起,吹得鸳鸯都醒。
钿枕盟香,珊奁偎月,总是诗禅影。风情何似。露痕凉堕花顶。
一自春水悠然,碧山老去,零落闲金粉。牙板铜琶都歇绝,寂寞鱼龙谁听。
试谱冰弦,遍传莲女,唱彻江天迥。苧萝溪上,万峰同斗妆靓。
故园芜尽,便轻赍、归去依然飘泊。旧拣牵船终隐地,头白团焦谁托。
隔岸千山,长堤十里,大纵渔樵乐。稻田如绣,映林多少村落。
最爱西跨湖桥,峰回水抱,丹翠供斟酌。为画吾庐深竹底,小缀风栏云幕。
春至桃花,秋来枫树,随意施丘壑。贺祠红处,酒旗斜飐楼角。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