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里,画屏空。晚来风。杨柳瘦,海棠红。月移帘,帘锁月,两朦胧。
人未散,曲先终。听归鸿。银甲冷,玉弦松。坐无聊,眠也罢,莫惺忪。
不信愁来早。自生成、如形共影,依依相绕。一点灵根随处有,阅尽古令谁扫。
问散作、几般怀抱。豪士悲歌儿女泪,更文园、善病河阳老。
感斯意,即同调。
助愁尚有闲中料。满天涯,晓风残月,夕阳芳草。我亦人问沦落者,此味尽教尝到。
况早晚、又添多少。眼底眉头担不住,向纱窗、握管还吟啸。
打一幅,写愁稿。
黄昏月黑秋声闹。隔个窗儿小。听风听雨未分明。只是潇潇飒飒满空庭。
寒釭剔烬吟怀倦。长夜应过半。池塘春草总模糊。转觉今宵有梦不如无。
夕阳庭角归鸦噪。银屏翠幕生寒峭。暝色上花枝。曲终人去时。
黄昏深院锁。只是熏香坐。一夜雨和风。小窗灯不红。
昨宵疏雨滴空斋。怕春来。竟春来。真个春来。百事费安排。
整了薄妆眉未扫,镇无语,悄钩帘、步碧苔。
碧苔。碧苔。上闲阶。停绣鞋。倚玉台。数也数也,数不尽、花落花开。
只问柳梢,青眼为谁抬。紫燕黄鹂都不语,还待要,背东风、各自猜。
梨云漠漠围春院。药炉茗碗温存惯。风雨又黄昏。有人深闭门。
落花流水去。忽忆年时句。灯炉不禁挑。玉钗何忍敲。
不怕花枝恼。不怕花枝笑。只怪春风,年年此日,又吹愁到。
正下帷趺坐、没多时,早蜂喧蝶闹。
天也何曾老。月也何曾好。眼底眉头,无情有恨,问谁知道。
算生来并未、负清才,岂聪明误了。
青。花落花开半壁灯。江湖梦,和雨不分明。
珠眉月面,记前身、是否散花天女。寂莫琳宫清梵歇,人在最深深处。
一缕凉烟,四围冷翠,几阵潇潇雨。剪灯人倦,鹤房仙梦如煮。
恰好写到黄庭,画成金粟,总合天真趣。疏竹芳兰传色相,不似谢家风絮。
香火因缘,语言文字,唱绝云山侣。拈来一笑,玉梅春又何许。
小屏古画层层列。小山窠石重重叠。一剪牡丹芽。几丛蝴蝶花。
袖罗香不已。人在东风里。妨了绣工夫。绿窗调女奴。
不多时、韶光渐老,轻阴依旧如墨。条条杨柳星星絮,已有二分春色。
晴未必,又小雨帘纤、作弄纱窗湿。燕来定识,记青粉墙边,红泥亭畔,一桁画帘隔。
江南路,知否杏花消息。明朝已是寒食。平头鞋子双鸾稳,还怕踏青无力。
愁不得,但当面、逢人背面秋千立。寻寻觅觅。却埋怨东风,等閒多事,吹皱半池碧。
春睡,刚起。自兜鞋。立近东风费猜。绣帘欲钩人不来。
徘徊。海棠开未开。
料得晓寒如此重。烟雨冻。一定留香梦。甚繁华。故迟些,输他。
碧桃容易花。
阴阴薄冥,悄黄昏时候。几树梅开暗香逗。又疏帘,半卷和月和烟,分不出、花影风筛翠袖。
小窗灯火里,拥髻微吟,想见伊人正呵手。清极不知寒,坐到宵深,有青人,两眉痕瘦。
看一角、楼台似罗浮,算除却词仙,更谁消受。
怕春去。把酒和春对语。天涯路,花落水流,究竟韶华靠谁住。
垂杨万万缕。何处。深藏杜宇。春归也,无力挽留,一任东君自为主。
愁怀黯如煮。已数遍残红,搓尽飞絮。几回还待开帘觑。
正满地芳草,半痕斜照,飞来蝴蝶尚栩栩。谅知我吟绪。
频著。断肠句。叹过客光阴,真个无据。阑干拍损空延伫。
只数点香晕,两行烟树。黄昏刚到,又禁著,一阵雨。
閒庭宇,秋如许。还添几个寒虫语。一声声。一更更。
难道今宵,听到天明。听。听。
茶分乳。香销炷。红衾欲整从新住。且消停。再呼灯。
麂眼篱边,蛤粉墙阴。寻。寻。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