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