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君涵辉记,恍若登蓬莱。天垂星斗数寻近,地卷云山千里来。
冰壶倒景露华洗,玉窦溶雪蟾光颓。尘寰何处路歧绝,三十六洞森然开。
武夷真孙佩符印,选胜得此将金罍。文章欲会造化手,藩屏暂屈岩廊材。
谢公寄意东山妓,严生把钓桐庐台。功名谈笑出千古,长与泰华青崔嵬。
其馀龊龊何足数,百年易得成寒灰。为君高吟岂知倦,十分美酒谁相陪。
我欲乘风一飞往,病翅零落秋霜摧。涵辉阁,宁久游,重瞳法尧垂冕旒。
侧闻下诏十六相,真孙第一还瀛洲。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