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坐滑竿习作惰,舁行尽日仰天卧。上坡趾高头在下,头不着枕苦摇播。
以手承头臂力尽,戴此巨赘真无那。八一老翁遘此厄,翻羡褙子得安坐。
峨眉褙子亦生趣,累箱叠箧高能荷。入蹲架上侈两胯,有似虾蟆升宝座。
头鬓雪白襁负孩,空惹旁人笑口哆。翁性畏险两不乐,宁使拄杖足趾破。
我独竖脊不倒卧,此身晷仿箭折苛。腰腰叠摺额近膝,彼自轩前我立垛。
泰山亦有爬山虎,旁行斜上四贴妥。有时左右忽相易,髣髴迥帆拽转舵。
峨山磴窄难方轨,胡旋便恐碎及踝。伤禽恶弦翁固然,心悸临潼覆车祸。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