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彷佛兮,故国之高丘。与子之相遇兮,听其言而若秋。
雍雍而肆兮,严严而收。乐我之心兮,以遨以游。予将娶兮,于南州。
莫克从子兮,翻自省以幽幽。川陆兮沉浮,日月兮再周。
云子之长逝兮,怆我之深忧。子不可见兮,道将谁求。
彼苍者天兮,胡惨胡仇。夺子之速兮,使不位于公侯。
虽穷德之特立兮,弗与世以绸缪。嗟坎水之未盈兮,竟何泽以休休。
瘖予之声兮,血予之眸。犹不足以止兮,灵何在而荐羞。
惟永绝兮奈何,怅平昔兮悠悠。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