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重彝伦,有如日饮食。世道已衰微,慕义遂不力。
天惟降贞人,用以作矜式。我友少与游,步履准绳尺。
始知慈母功,陶王并淑德。早孀姑云暮,温养尽归职。
抚此茕然孤,吞熊与画荻。岂特双孤儿,哀甥托残息。
毌使啼饥寒,三雏一卵翼。诗礼俨趋庭,慈孝慰朝夕。
夫何扰腥尘,兵刃乍孔亟。碎玉与珠沉,天人交痛惜。
孝哉催裂情,无泪可复滴。国典重采风,为君宽罔极。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