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天亮了吗?苍梧为什么不亮?
东光:东方发亮,即天明。不:同“否”。苍梧地多潮湿,多雾气,所以天迟迟不亮。
苍梧多腐粟(sù),无益诸(zhū)军粮。
苍梧这里潮湿,陈年贮藏的多是已经败坏的粮食,无法作为军粮食用。
腐粟:陈年积贮已经败坏的五谷粮食。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远征者早起行军,情绪都很悲伤。
游荡子:离乡远行的人。
译文
天亮了吗?苍梧为什么不亮?苍梧这里潮湿,陈年贮藏的多是已经败坏的粮食,无法作为军粮食用。远征者早起行军,情绪都很悲伤。
注释
东光:东方发亮,即天明。
不:同“否”。苍梧地多潮湿,多雾气,所以天迟迟不亮。
腐粟:陈年积贮已经败坏的五谷粮食。
游荡子:离乡远行的人。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