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园临路门常扃,客稀予以无人名。丛树停风叫孤乌,深苔兼露流残萤。
吾兄居此百无畏,一灯夜静青荧荧。虚堂梵诵清入耳,或恐窃听来妖精。
持灯遍觅那可见,乃知此相由心生。人心好喧不好寂,阳舒阴惨皆恒情。
岂独深山隐魑魅,亦有奇鬼窥高明。视人罔极不如鬼,当昼百辈呈殊形。
山阿披荔固宜笑,慰我枯槁何庸惊。请君试续九歌响,重写萧萧风木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