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之人号云壑,落日题诗寄溪阁。示我清江碧嶂诗,开卷清风满寥廓。
忆昨先生林下居,黄花翠竹临阶除。平生不受天子禄,老向名山空著书。
十年死别如朝暮,一望孤坟泪如雨。往事悠悠叹逝川,遗编零落俱尘土。
江湖耆旧晚更稀,此卷乃出幽人为。细书深刻不易得,短咏长歌劳我思。
虞杨范揭名当代,犹敬先生师法在。祇今馀子徒纷纷,敢以涓流敌沧海。
清庙之瑟朱丝弦,九皋鹤唳声清圆。波涛万顷注三峡,魑魅九鼎传千年。
吁嗟古人多泯没,一字流传风渐歇。高情古调人莫知,夜久长松转霜月。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