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见青山,高与天齐平。俯首鉴灵泉,派分天池清。
是中十亩园,烂若红霞蒸。夫差昔不国,舞榭歌台倾。
风惊柳腰折,雨集蛙部鸣。霭霭墟里烟,纷纷鸡犬声。
寂寥千载后,公来畅幽情。手种桃千株,草架屋数楹。
厥壤宜芬芳,昭俭易落成。子孙相追随,日夕生遐征。
公今云台仙,轻强垂百龄。支筇歌紫芝,倚松诵黄庭。
绿阴长蟠实,白莲闯池生。客从何方来,略不通姓名。
自云多昔人,食之能飞升。更老上所尊,只恐蒲轮徵。
公乎笑而已,客言曾不听。归来向人说,洞口云纵横。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