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言语妙天下,向来太学传芬芳。当时品目入前辈,后生籍籍窥馀光。
立谈一见便相可,交无新旧合则章。别来几何岁月忙,我已三变变沧浪。
子才如许犹绿裳,宜参公卿升庙堂,何为高斋尚翱翔。
悬知公意非自高,自高自圣渠作狂。泰山北斗不自赞,琼株玉树绝否臧。
用则伊周冠百王,直道而行气益昌。不用两龚或退藏,直道而去括智囊。
用与不用俱徜徉,使妇无裈非吉祥。世人言高不著本,但欲困苦邻饥尪。
不知舒卷重在我,尊为帝师初未妨。先生年来力学道,等观穷达如炎凉。
屈伸有命不足论,要保胸中百鍊刚。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