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何栖栖去草草,送君再出长安道。柳条不似昔年青,秋气真随故人老。
君将入仕游未倦,我欲著书心已槁。不忘沟壑守穷乏,耻向妻孥说温饱。
年来自许黏壁枯,相对犹怜择枝绕。君身木彊气不屈,神鬼揶揄百端扰。
高才易竭须善继,美誉难胜贵终保。千金屡散身枉劳,万卷重开归及早。
孺人稚子入乡梦,泪洒镫檠客怀渺。陶潜醉语醒者恕,杜甫登床贵人恼。
家无儋石岂得住,主客初心亦难晓。敝裘羸马天苍茫,投辖倾囊事缥缈。
漫抛心力绣平原,谁出黄金铸贾岛。卅年故旧几人存,千里关山何处好。
布帆安稳浩歌还,回首交游迹如扫。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