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陌上结书屋,庭院沈沈几纡曲。最深者号文密房,如度层云入幽谷。
主人峨冠讲且读,上溯虞唐犹未足。手探元化玄更玄,诸生拱侍森如玉。
原泉滔滔放四隩,始知大雅歌穆穆。声宏以实理则然,陋彼寻常事边幅。
陵莪菁菁时雨沐,不出户庭人望属。乍闻俎豆复军旅,平视边隅如辇毂。
隐微知谨公所独,至虚生白能旁烛。苏公漫说风水涣,邵子閒吟地雷复。
我曹浅薄徒有目,辱许升堂载瞻肃。行行深入得大观,何处湘南还岳麓。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