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都黍离迷宫堧,金铺兽面秋风寒。百年大义冷于铁,西湖走马狨丝鞍。
亡秦定必三户楚,况今南北皆王土。紫髯青鬓祖豫州,威如迅霆惠如雨。
山东井落回生意,收召惊魂高枕睡。中有虓将来青州,马蹄欲踏狼胥碎。
邦人聚观鬨塞涂,和气酿雪苏焦枯。银城万里轧坤轴,烛龙一色煇天衢。
殷殷好语传田间,雪晴又雨直几钱。翠麰涨天士宿饱,踊跃一鼓空两甄。
中原宿愁无地愬,欢呼从此归王度。更烦老笔为草檄,读之会使头风愈。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