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有良璧,连城不可索。抱之会渑池,鼓瑟声何迫。
魏侯得明珠,径寸馀光泽。照彼辚辚车,不阻函关轭。
哲王固有贵,所贵非瑰奇。请观垂裳后,帝则昭良规。
四表谅已格,列辟咸师师。犹惇玩物儆,惕若兴遐思。
晔晔结绿珍,丸石投空谷。辉辉明月光,湮潭委鱼目。
岂不怀至宝,怀宝倾天禄。宫中径寸珠,可易千人粟。
宫中盈尺璧,可筑千家屋。珠饥不可食,毋自枵民腹。
玉寒不可衣,无裤歌声蹙。所以唐虞理,光华烛海隩。
澹然宝无为,茅茨坐穆穆。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