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俸禄代耕本非我之愿望,我所乐业是在耕种桑田。
亲身耕作从未废弃,尽管常常以桑糠对付饥寒。
哪里有非份的奢望,只愿有果腹的食粮。
抵御寒冷的冬天粗布衣已足够,应付夏天的太阳则用粗葛布衣。
仅此也不可得,悲哀又伤心啊!
众人皆有适宜的生存方法,我却独失生存之方。
天意如此无可奈何,姑且为快乐而干杯。
注释
代耕:以农耕之外的职业为生。
寒馁:饥寒。
粳粮:泛指米粮。
粗絺:粗葛布。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