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秋云:喻指成熟的稻子如秋云遍地。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虑:犹言“恐”。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素餐:见《诗经·伐檀》注。膏粱:指精美的食物。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琳琅:美玉。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风月:泛指景色。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