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放舟下江水,拭眼庐山如画里。披图一别又十年,却望云山隔千里。
云山于人殊有情,开帆秀色遥相迎。当时山灵不解事,不邀我向山中行。
别来见山每相忆,咫尺黄尘不相识。三生宿缘知未尽,又向君家看山色。
留侯子孙雪满颠,结茆正近庐山前。山中采药今几年,翩翩两袖生云烟。
我家金华好烟嶂,赤松牧羊在其上。知君有意相从游,蚤晚支筇一相访。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