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亿卷归空虚,汗牛塞屋犹其馀。尘积虫饕亦徒尔,谁复一一为爬梳。
纵使爬梳我何得,闭门琢句聊自娱。意之所适遗巧拙,四时花供千于喁。
如何焚去不自惜,权当败叶堆茶炉。便将生计付馀纸,区画出入行疏疏。
料量盐豉亦不易,未知勤家了债无。可能预储沽酒费,万愁消尽春风初。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