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示我《摩崖碑》,一幅之广径丈围。观者动色共叹赏,高文大字何瑰奇。
忆昔天宝禄山叛,长驱铁骑蹂京畿。至尊仓皇出奔蜀,太子灵武誓六师。
祸乱方殷以权济,苟不帝制众志离。乃践大位命诸将,收东西京不逾时。
奉迎还宫就尊养,尧禅舜让两得之。漫叟夙推老文学,濡毫撰述《中兴碑》。
鲁公笔力有神助,大书深刻青山陲。其后上皇在西内,张、李交煽思倾危。
奠定社稷诚大孝,何乃晚节晨昏亏?碑铭当日纪盛事,惟有扬颂无微词。
题碑后者为涪翁,其诗未免多刺讥。读书论世志未逮,摩挲古迹空嗟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