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栋,字隆吉。明代临川腾桥人。生卒年月不详。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初授香山、兰溪县令;复召为祠部郎,典试粤东;后又提升为四川驿传道。时川西士官董卜、高箕失和,各引其部,互相残杀,战火蔓延,全省骚动。四川巡抚向与曾栋不睦,因挟嫌报复,密奏朝廷,派他带兵前去平乱。董卜闻曾栋至,自缚长跪于营前,泣言:“早年曾至京师进贡,得罪权贵,屡遭陷害,多蒙相救,大难不死,大恩大德难忘”。即与高箕罢兵休战,缔约言和。多年危害川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骚乱遂不战而平。功闻于朝,升曾栋为布政使,复调任武德道,曾用野外掘到的藏金兴建武定城,为民造福。后累官浙江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卒年八十余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