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暾上高树,雾卷海天遥。劲气乘寒凝,严威见日销。
钟清出远寺,马滑恐危桥。稍逼南枝暖,疏花破寂寥。
客心惊岁暮,不奈送愁频。茅屋夜来雪,梅花江上春。
驱车断行旅,闭户有高人。奚待扁舟兴,风期暗与亲。
东隅久不庭,抗疏出忠诚。不惮殊方使,期休四海兵。
长虹贯日白,巨鹢压波清。笑下扶桑国,归来致泰平。
陆贾初驰诏,终军已请缨。上方颛委任,南国诵威名。
挂席鹏风顺,敲舷蚌月明。阳侯应拱护,不遣海涛惊。
夙有岩中约,今晨得得来。幽窗六人坐,清思一时开。
雪下宜看竹,天寒未见梅。人生良会少,莫惜共持杯。
墙东甘静处,诗思妙通灵。堂有慈亲奉,门无冗客经。
佳儿诵书史,深巷类郊坰。应解庄周学,全生不近刑。
山水经行遍,萧闲吏隐情。剑寒光不泯,鹤老骨逾清。
倾盖逢知己,论诗盍让卿。从来说张祐,不是浪传名。
德刑相济用,自古意尤深。肃杀冬神令,慈祥使者心。
月明清驿路,风色定寒林。善政民应化,毋忘鲁叟箴。
闭关屏人事,褊性乐深居。琴罢更无事,昼长宜读书。
粉墙苔色古,柽案竹行疏。渐喜相知少,门无冗客车。
允矣夫人德,传家庆有馀。生存黄鹄操,死葬白龙居。
落月沉沧海,浮云散太虚。曾为陶侃客,酹酒重欷歔。
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
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东流。
闾门行乐送韶华,闲访城阴野老家。黄蝶得晴飞菜叶,翠禽隔浦啄桃花。
衡门倒屣临官路,古渡横舟阁浅沙。亦有诗人时一到,醉吟行尽夕阳斜。
风流翰墨传千古,议论文章自一家。静爱云林披白苧,懒趋阊阖草黄麻。
江山故国闲停棹,风雨僧窗自瀹茶。甚欲从翁俱隐去,云深何处问桃花。
四十臞仙鬓未班,谭经海上看青山。曹江齑臼漫难读,禹庙梅梁去自还。
叠嶂晓晴诗笔锐,平湖风定酒船闲。曾闻百粤多奇士,暇日清游盍叩关。
床头曾不置黄金,野褐纶巾善陆沉。七十康强疑有道,一毫荣辱不惊心。
草根露冷沾芒屦,柏子烟清暖布衾。时启青囊看山水,行歌行入白云深。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