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岩列岫,似镜中,描取小鬟妆束。皴法全抛山乍笑,西子苧萝新浴。
石色鹦哥,篙声渔父,夜雨生飞瀑。了然疯性,水中添个茅屋。
云是一角罗浮,罗含宅子,借画消三伏。自别宣南成泡影,梦里人归西蜀。
白鹤新居,红羊浩劫,一绢春山绿。钩辀如叫,黄梅雨霁云木。
灯尽方花,诗来引梦,露华霏雨。怀人半枕,杨柳风前张绪。
响谯楼一更两更,杜鹃啼遍相思苦。望邛山西角,两三星点,算君来路。
迟暮。愁乡住。念锦绣成都,托身无所。东城向晚,新鬼多于人数。
扫山中茅屋半间,小禾四月天未暑。到荣州,一醉红香,笑作榴花主。
相如病较,料春山、横黛镜华明。叶叶花花当对,绿意逗红情。
识字早关忧患,判头衔、世外署田更。莫近弹棋局,一枰如梦,半夜有潮声。
铸得金瓯无缝,到如今、瓜剖已成形。不卜浮家何地,生计稳樵青。
我是有诗渔父,泛风波、一舸当西泠。盼玉台新咏,小荷花底寄人听。
月明千里,人坐空山,好风吹送琼瑟。煮药香中,看卫玠、天生英物。
荷气生凉,麦秋含润,浪痕鱼没。笑春风鬓影,一点琴心,怎消受、临邛客。
簪山白发词仙,洗贫家似水,冷透诗骨。布谷声声,知唤出、故人相忆。
碧纱外、榴花胜火,笑比红裙最初色。且醉钗边,晋阳笳吹,只胡儿听得。
霞色千星,黄梅过,依稀杏花春雨。倦枕乍羞,中酒微酣,勾引蝶儿娇舞。
宛然珠彩攒心髻,茜裙皱、定留仙去。脸潮向,香瘢动了,个侬知否。
杂组分明剪处。笼做月华圆,碎黏珊树。淡里艳妆,错落玲珑,和合一团心绪。
汉阳宫外三郎醉,仿新样,大唐新语。描绣谱,催它早拈绛缕。
金屋阿娇。又偷长绛雪,软醉蓝桥。明珠千样锦,弄玉一枝箫。
星星丛露小蛮腰。泫然午痕、唇脂未消。同心彩,试换取、朵云红照。
风悄。春思渺。非是小家,翻作回身抱。艳绝端阳,沁将纤指,生就香奁仙草。
休道镶蓝复镶黄,日华消尽旗妆老。云霞衣,耐卿、著到秋晓。
向聋丞笑,得耳根清净。是事关门不须听。甚浮云、翳了秋水生时,明明月,又报蟾蜍蚀影。
伤心崔旰传,觱栗频吹,自惹多愁复多病。种种悟空花,法眼依然,本来是、无明无尽。
但秪负、清娱弄新妆,逗镜里横波,乃公难省。
苔礓净暑,药涧流澌,午风一道清芬。叶叶干将,参差绿就龙文。
新芽乍吐努白,又丛丛、芳渚长春。玉泓水,合湘兰风露,采供灵均。
岁岁京华佳节,遍家家儿女,挂艾当门。寸蒂朱丝,香囊扣近罗裙。
芳醽至今味苦,任罗浮、山下移根。仙梦远,一茎花、如见故人。
天在玉壶中,自唐年、已照旭川春晓。杨柳绿于人,青钱外,依旧浓烟梳扫。
田田弄影,风裳入夏迎苏小。叶上明珠花上雨,心上美人香草。
凉云一片潇湘,念夫君,曾读离骚未了。侬也梦西华,蓬莱殿、今问采芳谁到。
前生路渺。一樽官阁云廊悄。此时人间乾净地,却笑主人来少。
蓬山相望苦。乍奇花初胎,镜心眉舞。小幅唐妆,惹断肠人咏,鬓云松句。
燕舌和音,怎诉与、玳梁吹絮。一种英姿,秋水双蛾,夐无前古。
春到樱花徐步。著小风裙屐,蝶边红路。采药三山,意旧随徐福。
水仙来处。片月烘云,留妙影、非烟非雾。更欲移情何地,冰弦暗谱。
阿莲心最苦。爱翩何珊珊,玉儿工舞。净色嫣然,著碧纱笼上,冷香诗句。
盖得萍踪,遮不到、前生飞絮。自小团圆,难怪红衣,此花千古。
风际凌波微步。闪一镜凉痕,绣猗鱼路。采绿前陂,问舵楼消酒,涉江何处。
护热鸳鸯,秋思在、洛妃乘雾。渺渺扬荷新怨,骚心待谱。
层层心绪苦。隔烟纱亭亭,倚风慵舞。俊极波纹,向翠罗衣上,织成愁句。
醉血猩红,新染透、粉绵香絮。似此花心,鱼缬凰钗,定撩柯古。
荷外轻移莲步。误夜雨声声,一条溪路。蝙蝠飞来,也变成仙种,绿天深处。
秀色传餐,蒸气喷、露华霏雾。赠取虞兮名字,铙歌夜谱。
丹山归梦苦。美人兮娟娟,绛河仙舞。众绿生时,便守宫先染,定情新句。
艳蝶泥金,魂断了、午痕芳絮。念佛成珠,修到红鸾,小星终古。
风露朱栏鸳步。逗茜色榴裙,翠苔封路。爪渍麻姑,怕痒时搔损,淡脂笼处。
夜月秦楼,帘半卷、云鬟香雾。笑倚珊瑚钩坐,琼箫细谱。
新篁摇醉影,端阳过了,凉雨四山秋。故人天际去,几日荷花,红到镜香楼。
林西月子,未黄昏、先上帘钩。烟寺暝,夜堂吹角,知白老僧头。
双流。当官驿路,望子燕山,坐一灯人瘦。定几时、吴淞觅句,江树归舟。
邛崃有客清如玉,昨书来、寸寸离愁。全按苦,思君一骑眉州。
荷花红向午。写青山如龙,掉头西去。断角残钟,著老僧三两,戒坛烟树。
大瀑淙淙,知半夜浑河飞雨。是梦全消,长乐花深,六龙何处。
遗事宣和笺注。仗断幅收将,旧家坟土。故国归来,任乱山无缝,幼舆难住。
大错而今,伤聚铁、九州还铸。寄与南朝家令,星娥认取。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