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风物颇萧条,官劣民疲土俗浇。独有傍城山色好,四时苍翠逼云霄。
亭亭两柏省堂西,乌鸟来啼凤鸟栖。愿借化工培养力,百年高节与云齐。
吏民奔走候星轺,山岳无情也动摇。不为苍生求利病,更将何事答清朝。
诗礼相传在鲤庭,儒家元不羡金籯。人言幼小须勤学,况尔如今渐长成。
平生结得看山缘,足迹东南路几千。此日西来山更好,翠屏千叠锦连乾。
头角峥嵘不记年,寒枝如铁叶如烟。驿亭风雪三更后,却恐老龙飞上天。
长平高馆一番新,贾相门庭迹已陈。万事废兴元有数,后人空自笑前人。
薄暮交城共驻骖,翠壶红烛动春酣。明朝又向青山别,君指河东我冀南。
夏中甘雨不为迟,方伯开筵正及时。明日尽欢须彻夜,殷勤先报主人知。
祷雨无嫌得雨迟,田苗犹是发生时。分明听得舆人颂,方伯忧民天地知。
盾日炎炎遇傅霖,斯民忧乐最关心。逢人试问田间水,昨夜添来几许深。
冀北霜风透布袍,重阳随处可登高。马蹄又过黄花岭,那得黄花荐浊醪。
际遇贤王真可喜,臣僚如坐春风里。宝贤乐善重诗书,昔日河间未堪比。
晋藩宫阙倚云天,有幸频来醉锦筵。四海升平同一乐,不因光景重流连。
制作清高识睿才,笔花常向梦中开。天然写出阳春调,下里巴人不敢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