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白鹤辞巢去,腐草青萤入梦来。秋色不曾为客改,寒砧一自向谁哀。
东山月出临无地,南越猿啼旧有台。回首石楼残茗在,岂须沉醉菊花杯。
百岁光阴大半过,西山消息近如何。石门有路知通塞,空谷无人但啸歌。
三峡小桥黄叶少,五溪流水白云多。尝因世上疑天上,纵得长生事转讹。
已办深山老此身,到来山事又从新。拟安水碓寻溪路,取转租田替佃人。
秋月满天云影碎,西风匝地雁声频。目前景物随时得,收拾僧房且过春。
坐石何年到夜深,临溪松竹已成林。一时人事将非昔,万叠峰峦又是今。
月影入潭无透路,雪花投树有微音。每当寒到知身老,灯暗香残怯曙襟。
虎迹纵横万壑阴,难辞生客远相寻。传来世故疑前代,看去人心岂但今。
风细稻香过浅草,日西檐影上高岑。已知寒暑迁流尽,更说颓龄雪鬓侵。
有客篮舆破早霜,寻僧访道意偏长。逢人但问葛洪子,觌面难酬粉署郎。
衰柳几时曾浅碧,寒花今日且深黄。青山白水看容易,猿叫阴风送夕阳。
万顷湖光入镜楼,四窗虚豁水天秋。短墙砌绕围黄独,长径松高映绿畴。
山雨欲来封蚁穴,溪风骤至起龙湫。夜长一觉鸡初报,再理重衾倚白头。
一帆寒色动边霜,万里归人向夕阳。无意马嘶芳草白,有情雁叫菊花黄。
渊明岂为思田里,疏广何曾薄帝乡。自是此身将隐矣,聊倾沧海濯行藏。
明朝九日应无事,抚景书怀定有诗。且趁此时风日丽,不妨先赴菊花期。
堂僧喜供霜英早,行者慵烹玉液迟。更待登高人兴发,茗杯山果共追随。
老去临秋叹往年,罗浮丹岫草芊芊。餐英自惜篱花晚,落叶空怜梅蕊先。
指点风光还景物,悠扬空阔对山川。遐心一往成宵旦,半掩柴关万壑前。
滚滚江流无尽期,关关林鸟欲何为。馀生总是艰难日,胜事难追少壮时。
赖有黄花留岁月,无劳萱草解忧疑。遐心一往凭谁问,坐落寒更山月移。
隔溪有路通幽处,望见松门别一天。因展先容归故隐,独登煖榻恋深禅。
寒林扫叶煨牛火,乱砌寻源引竹泉。雪久地炉生事拙,焚香重理杂华篇。
功曹转运忽三年,话别秋阴山月圆。圣母更劳上寿表,故人重写赠行篇。
一官尽瘁忘霜鬓,万里关心共雪天。为问侍郎相忆否,乱离去住两茫然。
因缘今现宰官身,须忆然灯共记人。不信三生逢石上,何期千里到溪滨。
陪欢嘉客丰年玉,接武贤郎圣世珍。情洽岂辞归马晚,云山从此往来频。
忻逢空谷竟忘年,回首鸾溪在目前。阅世暂浮沧海远,避人终逐草堂偏。
凋伤骨肉难为老,俯仰云山只是禅。千里肯同牛粪火,数行应为巨灵先。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