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东边千树花,东家开罢落西家。无心却爱西窗竹,只向墙阴长笋芽。
南陌东边草染裙,嫩青深翠一时新。王孙去后无消息,春雨春烟恼杀人。
武陵溪畔春风面,研绿调朱染得真。尤爱倪生能画意,只将淡墨写精神。
闭门吟咏学饥鸢,孤兴高情自一天。清景惟诗收拾得,党家粗俗亦徒然。
不熏被煖知风定,未晓窗明觉雪深。一夜小斋清不寐,诗成旋教小童唫。
满天星斗晓来收,万丈瑶台梦里游。物到岁寒偏耐看,一轩松竹不胜幽。
明河清浅护溪沙,白鹤归来处士家。雪与寒梅有成约,夜来才放两三花。
诗翁老去不禁寒,日在柴门已返关。清晓家僮呼我起,墙头惊失夜来山。
开图好似吴兴笔,爱与青斑为写生。中有周诗千古意,子孙蕃大更才名。
碧丛抽穗为芣苢,青蔓悬瓜若旨苕。一段天机精妙处,便堪持此换琼瑶。
车前楚楚初抽穗,桂髓绵绵引嫩条。叶底翠罂真可摘,孰云不可报琼瑶。
苒苒沙汀展翠毡,行行苔径踏青钱。适来倚杖看云处,閒与白鸥相对眠。
閒扶藜杖立沙头,水落空江露远洲。红日转山将市散,几多渔艇漾寒流。
信我行藏自有天,任他岁月似奔川。狂歌痛饮閒消遣,不过人间一百年。
菊花霜后半凋残,壁下蛩吟不奈寒。多少朱门尽豪俊,十年掉臂不相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