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门北望政如天,有志元从鼓箧年。岁赋远追三代典,命题亲御九重筵。
诗成行卷如携岳,酒尽离觞更酌泉。莫向秋风逐车骑,新春须上渡江船。
诏许明农值此年,西郊垂稼正田田。一时偶出游还赋,四海方询食与眠。
溪水多鱼供有馔,野人皆酒飨无筵。寿村风景谁堪拟,韦杜同归尺五天。
偶于文檄见都俞,多少忧怀为扫除。父母歌传千载上,君臣药在一言馀。
三春寸草慈亲德,片纸千金令尹书。医国有人吾岂敢,秪从花径导潘舆。
满城风雨夜收灯,草色阶前看渐增。三载病躯才入市,一时诗兴敢题棚。
绕门水可容舟泊,负郭山须借屐登。燕九有名何必问,匏翁诗向蓟门曾。
读书曾共借东林,竹上题诗岁月深。千仞羽仪看晚霁,几番花信作春阴。
而今诸老多明眼,自古良工独苦心。我有一杯非浪致,为君先唱鹿鸣吟。
归计休论负郭田,险途曾讶璧能全。故人今雨非他客,吾道沧洲共此年。
秋兴剩添三径菊,春潮不到五湖船。凭君再拟相寻地,数点閒鸥野水边。
数口西悲蜀道难,一骢五马旧相看。风传天上春光近,月堕云间海气寒。
事志已脩千里郡,功名俄盖百年棺。惟馀南省相知意,独取焦桐忍泪弹。
閒上东峰望五湖,旧时亭榭半荒芜。山中石刻曾传汉,水上䲭夷独吊吴。
南涧袈裟僧迓客,西岩尊榼仆争途。五年再起登高兴,问道山花识我无。
几年踪迹隔江湖,冉冉春愁寄绿芜。北望京华常傍斗,东来舟楫又经吴。
鹅湖鹿洞今何梦,瀛水蓬山旧有途。我忆麓堂心更切,临书翻愧一言无。
旧游回首几鄱湖,白鹿堂坛半欲芜。周氏图书元自孔,楚邦风壤尚连吴。
壮观独泛三江水,正学先驱万里途。闻道春来多雨露,山城桃李已开无。
矮矮床如席地然,十分昼漏七分眠。铜槃水石自手弄,山阁风松犹梦牵。
故人馈酒江浙上,童子诵书秦汉边。东街铃声冰水过,时向慈闱须买钱。
古涧泉如为我然,松阴有石更堪眠。仰高长对山灵在,习静将胜尘务牵。
大孤小孤汇泽畔,南高北高潮海边。人间山水即风月,清兴到时那用钱。
寺门东北径悠然,小洞阴多鹿惯眠。出地泉声无石碍,倚天松骨有萝牵。
病馀杖几三年后,梦里堂坛五老边。莲社在邻吾不入,门人今助买山钱。
酷暑凌人未肯休,深居谢客汗还流。月星影照此堂夜,风雨梦回何处秋。
吾道江湖应久病,谁歌云汉不深忧。长松古涧新精舍,愿与诸君裹茗游。
不须开燕却须诗,七十年来两好儿。晨策杖时无地碍,夜焚香处有天知。
中书宅畔云连合,罗汉祠前水满池。莫向人间问蓬岛,人间人以百为期。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