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汝何堪长各散。多少交游,今日摧残半。陵谷山河频改换。
风波算我曾见惯。
日暮途穷心意乱。一夜砧声,起向谁家岸。和雨和风敲不断。
明朝细把容颜看。
蝶散蜂愁,已往事休重道。芳凉千里花依草。鸟啼空树,待倚危栏眺。
绿阴渐渐干云表。
凤去雌飞,为汝餐眠都少。河鱼天雁消息杳。但祝今后,恩爱能长保。
何必暮乐朝欢好。
爱锁情枷,何物天公铸造。重重叠叠相围绕。一年好景,算愁多欢少。
几时能够圈儿跳。
人寿无多,便等闲头白了。辜负香衾春不晓。无聊无赖,偏怨春归早。
明日落红慵重扫。
可有安身处。更谁何、千金市骏,草庐一顾。富贵功名堪弃置,难断情缘一缕。
倘后且、重提杨素。红拂有灵应懊悔,惯荒唐、朝暮行云雨。
平添我,愁无数。
于今一律归黄土。待回头、风流尽歇,夕阳如故。纵有英雄能偶辨,对影山鸡自舞。
已觉得、身移数主。地下香君如可起,合情航、别向眉楼渡。
询佛子,休嗔怒。
雨打风吹,问桃梗、漂流何极。剩一缕、情魂不死,断肠今昔。
别后书来常半寸,梢头月上刚初十。掷金钱、应替远游人,伤今日。
挽慧海,将愁涤。凭纤手,剖胸臆。奈寒云千里,韶华暗逼。
红豆可怜劳梦想,青衫莫更寻痕迹。总百无、聊赖对东风,蘼芜碧。
九转蜣螂,起烦恼、尘劳未极。笑世事、大都如是,抚今追昔。
平子愁来诗咏四,牧之梦觉年刚十。尽劳君、屈指数归期,知何日。
莽山海,长涤涤。纫兰佩,綷丹臆。计别时容易,愁绪纷逼。
马卵休提真与幻,兔丝莫定踪和迹。只年年、无恙可怜他,湘河碧。
起视重围,也抵算、繁星拱极。尽诗句、乔生早咏,争传昔昔。
杯底牢愁堪得石,眼中人望今难十。可奈何、佳节又端阳,归无日。
将无乃,垢难涤。莫须有,断凭臆。为尘根未净,药叉环逼。
牍背题词谁授我,水中捉月浑无迹。劳夜来、花影拂清空,窗纱碧。
瓠瓜留恋几星霜。渐颓唐。剧堪伤。岁月无情,空为少年忙。
佳节良辰抛掷便,堪细数,又端阳。
不消回首故乡望。思茫茫。泪千行。故友还能,樽酒慰凄凉。
便抵他年重会聚,提此景,定难忘。
一天凄楚菖蒲雨,把行人送将去。故乡风味知何似,历历树云堪数。
留不住。看一骑红尘,独自长亭路。也应自语。曾记得来时,杨花满径,化作沾泥絮。
难为我,事业功名尽误。词人还动天妒。张衡纵草归田赋,漫与人间陈诉。
歌且舞。便竹马交情,大半成尘土。思量忒苦。好准备相逢,知他魂梦,今夜在何处。
正啼彻、千山鶗鴂。绿染川原,红迷巷陌。风景当时,不堪重到都更迭。
芳华与汝干甚事,恶作剧。眼见为吹开,又为一枝枝吹折。
凄绝。更随风荡漾,飞向城南城北。忒无情绪,忍轻与、旧游人别。
枉负了、一片殷勤,曾几度、培根护叶。算换有、翠罗衫上,泪珠千叠。
邹阳旧恨,仗湖风,六月吹成霜雪。想是空华迷目孔,万事于今休说。
醉也堪怜,睡难成梦,梦也肠堪绝。销凝如此,数声分付啼鴂。
未老便觉先衰,黄粱顷刻,惊过沧桑节。不惜人间交绝尽,留个江南词客。
昨日吟笺,写来佳句,有暗香凝结。南幽借重,料难轻与磨灭。
庭院无风,闲花自落,凭他泪眼相看。今夜如何,柝声击到更阑。
相思一寸凭谁寄,奈水遥、还更云山。待何时、重与温存,说尽艰难。
明知未了荷珠愿,任云翻天上,雨覆人间。旧事殷勤,不消重挂心端。
思量百遍该如此,又偏偏、为损餐眠。算窗头、明月来临,还似从前。
白日沉江底。有绵绵、乱愁无数,被风吹起。万仞重墙遮不住,不合与愁同死。
又不认、知愁何似。该早分离还更忍,想平生、总为多情累。
重会面,不消已。
当时便悟成追悔。到今番、海枯石烂,情离貌是。日与魂挑终冒昧,贫贱论交如此。
到不如、相交还未。■■■■■■■,忍回思、■■英华■。
纨扇在,泪如洗。
天心墨墨长沉醉。万事从前都是悔。该今生,为情死。
惆怅旧欢成隔世。
问何时,重聚会。欲待说他不是。又怕娇嗔惹起。月明人千里。
年年地角天涯。各分飞。心事除非天外有天知。
长醉梦,频起视,夜何其。九死一生怎得个归时。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