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佛场中让长年,爱投静刹寄高禅。法身谩应人天供,世谛兼通内外篇。
月照袈裟行道遍,华飞如意说经圆。闻师剩有藏书在,拟借邻房未有缘。
上方台殿驻余晖,露下烟寒独掩扉。山木萧条啼鸟歇,道门清净俗人稀。
钟兼远籁回乡梦,雁带新凉到客衣。拟结许询同下榻,自怜幽兴每相违。
山馆萧条寝复兴,经声遥出最高层。客愁无伴依童子,禅学多难忆古僧。
阶下鸣蛩沿定石,竹间栖鸽避悬灯。远游亦有幽栖志,拟绝尘缘老未能。
忽惊九日当今日,同在他乡望故乡。百里山河天尽处,万家城郭水中央。
帷间风动闻灵语,寺里林疏见佛香。不是避喧来此地,无妨览胜到斜阳。
不肯凝祥向腊前,却来呈瑞入新年。开妆已落梅花后,学舞争居柳絮先。
乍积欲迷芳草地,易消应避艳阳天。遥知大辂躬耕处,共贺瑶华满舜田。
忆君官舍傍苔矶,正是天寒雪拥扉。堂上客来公吏散,山前市罢估船稀。
宦情淡薄同流水,乡思苍茫对夕晖。岁晚荒村无可寄,拟将诗句托鸿飞。
邑里萧条民未复,斋居卑湿病相牵。客愁连月唯闻雨,农事关心拟问天。
自幸拙耕终岁饱,更惭中酒日高眠。不才如此真堪弃,敢负明峕费俸钱。
忽逢晦日惊春尽,为倚高窗到夜分。东崦平连西崦树,上方遥见下方云。
涧声人语空中辨,花气林香暗里闻。莫道暂时留爱赏,移家终拟避尘氛。
辞家译遍五天书,避乱聊寻废刹居。片月池中观色相,千花塔下礼清虚。
行随流水因斋后,坐得新诗是偈余。看说到城还不住,余生汨汨竟何如。
选胜寻常此地行,春日望湘湘更明。白浪逼连阳羡树,青山半掩阖闾城。
楼台高下千家柳,阡陌东西几处莺。忽忆从前旧游处,无端愁思一峕生。
精蓝石畔接城闉,野水交游绝四邻。过去真僧留半偈,浮来古佛见三身。
夜深门有听经虎,岁稔厨多施米人。遥忆两禅相对处,俨然无着与天亲。
登高怀古重徘徊,试荐山泉当酒杯。此地不闻悬榻待,当峕应为吊丧来。
□栖坏□残僧散,风动寒灯古殿开。千载南州寥落甚,独寻遗迹绕苍苔。
最爱前村双树梅,千跗万萼映春开。空怜地主能栽得,却少闲人为看来。
弱蕊愁风轻着水,瘦枝嫌雪浅封苔。不因重度溪桥险,杖策应过日几回。
邻舍萧疏水竹连,共看原野变风烟。青春又数从今日,白发应多似去年。
世上浮名都莫爱,客中佳节且相怜。寻思岁计浑无物,只益新诗数百篇。
草绿南原裛晓尘,冰开池色动龙鳞。天边北斗回今日,江上东风似故人。
莫忆往时悲往事,且将新句荅新春。余生愿见升平日,长对青樽寿老亲。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