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有丹蛇裘紫貂,威名千里折天骄。阴山此去干城重,褒诏重重下九霄。
穗城春色艳花容,岁岁春花照眼红。我到逢春花不发,一川烟霭泥孤蓬。
正气棱棱数抗颜,忠臣巷遇古来艰。笑中予戟元非远,只在迟回匕箸间。
金陵子月冻色微,阳精黯淡寒无辉。休衙食罢展书读,风雨扑窗人到稀。
琼南江表更神京,三处相思共远情。寒漏递催清夜永,愁襟空对一灯明。
鲐文轻裹紫绡囊,凤髓清含白玉浆。名果世间千万品,合谁先子荐烝尝。
桃称王母枣安期,酸苦辛甘各有宜。何必荔枝称绝品,鼎钧滋味合兼资。
南北风声倩斡旋,回风应是力回天。当年洚水生灵垫,恨不移之障百川。
东皇辙迹遍尘寰,南顾巃嵷一解颜。八骏如飞归去急,锦鞯遗在翠微间。
神驹委步下天闲,霜鬣冰蹄振玉环。渴吸长川三百丈,却乘仙仗出云间。
宋家全节古今稀,帝后臣工百万师。义旐一挥同日死,至今惟表大忠祠。
冬雨经春日日来,碧湖新水涨楼台。阳和畅后群阴散,百鸟声中万萼开。
四山如画雨初晴,古木萧森接太清。云外楼台方外客,不知人世有蓬瀛。
茫茫何处觅蓬瀛,云水为家万事轻。春到柳梢青欲遍,一舸横港醉初醒。
斗间光焰焕龙精,蜃伏玄溟气自升。亭毒运行闲不得,日星河岳见精灵。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