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一,万事毕,庆快平生是今日。佛祖单传无二心,生死洞然空四壁。
匆匆闻讣来归,不碍独行特立。群峰叠乱青,远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来去有何极,韶华自转春无迹。
四月八,生悉达。九龙吐水浴金躯,云门一棒要打杀。
年来年去,去来不动乾坤。岁旧岁新,新旧一般时节。
苍卞山风骨自露,太湖水彻底无波。冷冷落落,哆哆和和。
门外雪消春水滑,庭前玉立桂婆娑。
千说万说,不如亲面一见。千讨万讨,不知只在手头。
寒风萧萧,黄叶飘飘。鹤眠松顶,云卧山腰。几番今日又明朝。
火炙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西来的的意,亲切不相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倒栽石上无根树,枝叶通身一夜萌。
情尘未脱,有眼如盲。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镜已破,法不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连朝淹黑豆,黑豆已萌芽。满地天风起,吹开劫外花。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