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群奸误圣君,初心岂愿作忠臣。平生劲气埋黄壤,当日嘉言在紫宸。
谏议裂麻方伏閤,诸公鸣玉自垂绅。向来六子俱诛灭,此道于谁较屈伸。
平生结客少年场,人物如君见未尝。早岁风流知漫叟,一时师友是黄香。
相从便作双凫去,欲见应须一苇航。只恐涪翁门下士,九重应合奉清光。
重来樽酒定何时,藜杖同谁把一枝。雅量久知吞梦泽,高飞犹恨隔天池。
凌烟事业归骠骑,乐府歌行付总持。自载笔床茶灶去,喜君风味似天随。
草堂闻出碧鸡西,一色桃花去路迷。有眼固应元自白,无腰略可为人低。
池塘看浴双凫雨,帘幕时衔燕子泥。想得君家旧蓑笠,依然犹在太真溪。
谁言令尹拙催科,鞭朴当如岂弟何。楼下久传于蔿曲,人间方唱纥那歌。
虎知低首须应杀,雉已将雏不可罗。太史若书神爵传,慈祥未愧昔人多。
江南郡邑半成灰,江北诸藩信不来。此日兵连殊未解,向来边衅复谁开。
三关故地何时得,二帝征銮几日回。白发草莱无远策,时垂双泪只兴哀。
高节知公冠九州,梅花却对令君羞。诗如往日陶彭泽,人是只今陈太邱。
挽得繁枝供宴坐,小分疏影入清流。簿书堆里浑无事,玉雪香中醉即休。
月姊云冠玉作肤,白鸾飞鞚下天衢。欲酬平地雪三尺,正要浇愁酒一壶。
林下闭门须好句,庙堂调烛费嘉谟。它时琼佩朝银阙,共醉寒江记老夫。
翠失千峰与万峦,烂银宫阙纵奇观。楼空翠湿衣裘重,诗就风生齿颊寒。
聊与江山分绝致,浪陪樽俎问更端。莫嗔郢曲无人和,七子风流负建安。
今君无我亦无人,谁识毗邪妙悟身。宴坐只应山是伴,夜禅唯与月相亲。
支郎好马元成癖,懒瓒垂洟却是真。更待众生总无病,万金良药不妨神。
吴宫花草弄纤柔,西子妆成特地羞。笑我老情难妩媚,爱渠好句尽风流。
香奁诗在人何处,断腕名高事已休。更欲与谁论此恨,遗编读罢一灯留。
当年御史凛霜风,见说金狨玉面骢。汗简有名知不朽,皂囊无稿岂非忠。
梦思故国兵犹满,身落它乡路更穷。只有老禅真具眼,识君应在典型中。
绣溪遗迹巳茫茫,父老时能说漫郎。苍碣尚馀唐翰墨,古祠犹是晋衣裳。
旌旗还向江湖老,檐庑空悲草木长。我亦敢持寒具手,为公来炷影前香。
台阁诸公尽要途,一麾新拜岭南除。当时为我歌新句,别后何人哭讣书。
梦断世间青琐闼,醉倾天上碧琳腴。平生交旧晁张辈,馀子纷纷可作奴。
淮上风埃满客衣,二年楼阁送斜晖。心如落絮随风去,春与残花作伴归。
塞外夕烽悲鼓角,江边飞雨湿旌旗。只今便觅东皋路,巳失南山种豆期。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