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人物自有种,法护且放僧弥贤。谁知癞可东溪句,参得涪翁双井禅。
落叶飞云空自好,流风回雪不成妍。更须点检新编看,恐有隔林机杼篇。
虎额一山同避贼,草堂三月更通家。音容久隔头俱雪,云雾相看眼各花。
晚厌微官犹曲糵,早知豪气已聱牙。北扉青琐真如梦,且复西溪踏钓沙。
我如病橘缀寒梢,璀璨何由入贡包。交旧半应归宿草,乱离真已压前茅。
毛锥早信难当敌,铜弩何由学射髇。愿借澜翻千偈手,为余一洗向来嘲。
春意催花不自禁,紫团犹复畏轻阴。兰荪有意窥芳馥,桃李含羞漫浅深。
斗鸭并栏风冉冉,红油垂幕月沉沉。任郎便是花东道,不学香山梦后寻。
好事何人说醉翁,贤良名在著书中。只今文采犹如此,当日渊源岂易穷。
遗恨可堪惊别雨,新诗不复咏流风。惭公千里相求意,枫落吴江恐未工。
凛凛忠言公自持,伪书初赦两淮时。膝当不为奸雄屈,心亦唯应草木知。
独任安危百年事,宁辜父老一生思。抗章终有论功日,便到銮坡已恨迟。
枘方乖凿固应殊,草木相求世久无。可怪风流如孺子,不嫌人物似曹蜍。
两溪风月空劳梦,千里歌谣尚载涂。他日鹓行一回首,冷凫乘雁只江湖。
园荒不见二疏归,风引长藤欲上篱。燕子作巢春寂寂,竹枝摇月影离离。
谁为五柳当年传,又诵三堂此日诗。我欲一邱藏曲折,此心唯有子相知。
看得阶前碧草浓,小桃犹作亚枝红。五更梦断鸡鸣雨,三月寒生燕子风。
归意拟寻黄篾舫,春愁最恼白头翁。鹤长凫短知多少,尽付轩渠一笑中。
我作东窗竹外开,断魂香自雪边来。细寻水墨图中意,似对檀栾坞里梅。
笔下悬知有冰玉,胸中元自少风埃。可怜能事王摩诘,解令春从一笑回。
夜携桃竹上山枝,来叩徐侯种菊篱。怜我风霜犹短褐,喜君人物是长离。
酣歌强对老来酒,忍泪重听乱后诗。一笑相逢真我辈,此情慎勿遣儿知。
楼下秋空月似波,与君高目在庭柯。新愁别后知无数,白发年来畏转多。
岁月催人驹过隙,世缘相缚雉罹罗。多才似子仍多学,他日金銮稳上坡。
月娥窥水晚纤纤,风味能回铁石严。满地不禁飞处急,一枝犹得醉时拈。
国香无意欺兰蕙,天质应羞拟絮盐。冷蕊依然在空谷,何人重傍少陵檐。
从古才高少识真,此公句法老尤新。世间言语浑无用,天上吹嘘却要人。
但遣前旒知妩媚,莫嫌后榻有嚬呻。梦中富贵能多少,空使清流作怒嗔。
移居来近玉湖中,渔户新添白脚翁。觅句深惭何水部,浮家全似陆龟蒙。
山寒政恐无黄独,地湿应须要鞠藭。晚日飘零天不管,双凫乘雁听西东。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