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止水不妨清,身似无官不为名。但把一椽供偃蹇,从他百鬼瞰高明。
路迷鸡犬家何在,身与渔樵席屡争。眼看青云有矰缴,鹪鹩巢小未宜轻。
朽骨枯茎未必灵,行藏何苦访君平。问津世路心先懒,买地江干计已成。
解向急流求勇退,便知幽事合关情。裕陵将种今谁在,但恐君王问姓名。
浅红疏蕊出墙头,事往人空锁北楼。鸟为春愁浑不语,花知人意亦含羞。
东风脉脉情何限,细雨濛濛泪不休。却忆去年花下醉,依稀记得小蛮讴。
幅巾听雨卧风樯,呼得青奴伴晚凉。白发蠹书缘已熟,黑甜攲枕味偏长。
月侵冰簟何妨白,舟入荷花不奈香。更倩长年打双桨,云山青处是吾乡。
世间那得此间身,恐是前生贺季真。白水窗闲频入梦,黄梅雨细却留人。
重听欸乃烟中曲,净扫离骚几上尘。但得南风送归棹,未应幽独解伤神。
为米要令陶令出,无毡今坐广文穷。悬知嚼蜡世味薄,未抵扑衣山色浓。
大盖且从渠自拥,小槽当与客频中。家谈安得从三老,华萼同编是古风。
了事痴儿不到诗,间中鼓吹自应奇。莫教句法惊人甚,便恐功名入手迟。
性癖雅宜嵇叔懒,官闲只有漫郎知。庭梧想得西风急,秋意微生楚些悲。
拟筑扬雄宅一区,碧鸡坊外且成居。湖江君尚作浮宅,风雨我当无敝庐。
平日梦游嗟路远,新凉见面恰秋馀。便须载酒相从去,要识平生未见书。
九日清尊强挽秋,满庭风雨复谁游。俗人言下无三语,此老胸中有九流。
白发不妨欺短帽,黄花应解笑痴愁。客情老去何曾好,双鲤书来几日收。
三年波浸白湖门,佛屋新分水北村。窗可近书真窈窕,室才容榻颇深温。
妻孥共社同香火,鱼鼓催人作晓昏。雪颔已疏怜我老,云踪无定与谁论。
兰皋飞佩一凄然,别酒深倾玉满船。谁唤孤帆落天际,尽驱秋色到愁边。
燎须心在人能说,拟絮才高墨未乾。莫向南湖频着眼,断鸿疏影在云烟。
门连弱水不可渡,山似妙高知几寻。得雨僧分香积饭,行檀人施袅蹄金。
重新佛屋龙天喜,已退魔军岁月深。老去愿随君共隐,谁能拥膝更长吟。
早岁从田叹不逢,老随乘雁听西东。青山约在何时了,白发欢成一笑空。
昨夜清歌催别酒,只今寒月上孤蓬。相逢莫怪长相忆,举世交游无此风。
横飞衮衮见诸公,着眼何由到此翁。胡粤相忘千里外,金兰投分一言中。
诗缘渐熟情难洗,老色来煎念已空。销尽客愁知底事,爱君回雪与流风。
韦白两公名欲埃,芗林一出未难才。树从居士池边种,香入苏州句里来。
陶令北窗应好在,何郎东阁为谁开。二疏归后今重见,遥想都门张饮回。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