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无地可窥临,风物依然恼客心。未有莺时春欲尽,已无花处绿成阴。
春归那肯为侬留,尚有三花慰客愁。十里红楼卷珠箔,不知谁在古扬州。
无人与作绣川游,共看荷花一雨秋。乞得道人三昧句,破除千斛庾郎愁。
来寻午枕林间梦,分得羲皇窗底风。且与笑庵同一笑,不知家在大江东。
莫把须江作浪游,笑庵如水气如秋。但知有道能忘我,便恐无天可寄愁。
须江楼上倚秋风,草树荒凉故垒空。吹尽角声人不见,画桥和雨系艨艟。
斜照孤村一水闲,维舟尽日柳阴间。此生已作淮西梦,更看江南隔岸山。
郭索何人捕草泥,朝盘新见玉团脐。却思烟雨江南夜,红火青蓑入稻畦。
江近秋深足鲙材,半青橙子带香开。黄金鳞鬣丹砂尾,落纸看成白雪堆。
淮山落莫水苍茫,雪在梅梢冷欲僵。要与玉奴苏冻骨,不知谁有反魂香。
真色生香无世尘,参横犹记梦回人。风前懊恼梅花使,不寄江南一点春。
腊月边城风雨沙,带香谁剪蜡梅花。寒灯枉作江南梦,春在墙东主簿家。
文脊坊边雪作堆,报恩溪上冻全开。一天云叶卷风去,四面玉峰攒马来。
老禅心地已如灰,愁眼能令一笑开。落日无情且归去,梅花若在却须来。
风声鹤唳是王师,大似秦苻欲破时。黄屋乍闻天一笑,此欢应有近臣知。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