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库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
作者
古籍
搜索
默认(浅色)
深色
自动(系统)
合集:
诗经
乐府
楚辞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古诗十九首
田园
送别
山水
爱情
抒怀
思乡
边塞
离别
爱国
思念
抒情
写人
咏物
写景
作者:
释可湘
李白
白居易
苏轼
杜甫
辛弃疾
李清照
王维
纳兰性德
刘禹锡
李商隐
陆游
杜牧
陶渊明
李煜
孟浩然
元稹
欧阳修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岑参
柳永
曹操
温庭筠
李贺
韦应物
贾岛
曹植
齐己
王昌龄
屈原
刘长卿
范仲淹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海南
宋代
·
释可湘
大地山河滚浪花,丙丁童子眼瞇{左目右麻}。
回头打得重溟透,赤脚波斯进象牙。
寒山赞
宋代
·
释可湘
一句子,少机杼。
作是思惟时,吾心在何许。
芭蕉叶上三更雨。
寒山赞
宋代
·
释可湘
一见重岩壁立,挺然气宇争高。
默默思量觅句,可怜走却金毛。
杭州普圆庵请赞
宋代
·
释可湘
花插不萌枝,衣披无缝袄。
百万人前辊绣扑,八十翁翁忘却老。
挨开千圣门,乾坤只反一毛吞。
拶透长安道,净秽不禁苕箒。
当年曾蹈须弥卢,而今觉见众山小。
布丹青,打之绕,
猫儿洗面自道好。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祖翁阃域,扑地掀天。
亲切一回打透,不妨垂手入廛。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摩竭陀国,亲行此令。
从上以来,孰敢违命。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一释迦,二元和,
三佛陀。阿呵呵,
团栾且唱太平歌。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触目未尝无,临机道什么。
钱是足陌,物是定价。
坐破七个蒲团,卷帘方见天下。
千里追风非骏马。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黄檗打临济,义出丰年。
兴化赶克宾,虾为子屈。
其功盖代,保要重论。
一火铸成金弹子,棒头敲出玉麒麟。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净倮倮,赤洒洒。
婷娉柳底花间,依约风前下。
僧繇妙笔难描画。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理机梭,遍向园林织绮罗。
唯有黄鹂知此意,才方偷眼又春过。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风不来,树不动。
沩仰父子,互呈体用。
三十乌藤话已行,万牛回首丘山重。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未举念,周游华藏。
未下足,超越毗卢。
若道一法在门外,笑倒文殊。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拨尘见佛,佛亦是尘。
山僧脚布作炊巾,眼不见为净。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代
·
释可湘
薄福住常云,生涯只任真。
灯笼悬露拄,北斗对南辰。
法法皆依位,机机合见人。
大家齐努力,扶起破沙盆。
« 上页
下页 »
热门作者
更多 +
【唐代】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唐代】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宋代】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热门古籍
更多 +
山海经
论语
史记
资治通鉴
三字经
千字文
中庸
庄子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