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暗还开,雨疏才歇,急水新涨潺潺。竹篙轻快,随意度平滩。
树里几家村舍,壶觞暖、笑语阑姗。溪声外,斜阳一片,无数是青山。
乡关回首处,青桡翠羽,玉管红檀。怅天涯十载,旧梦都删。
却道年华似水,将归思、又逐惊湍。浑无耐,丰溪千折,不到白云湾。
是春魂一缕,销不尽;又轻飞。看曲曲回肠,愁侬未了,又待怜伊。
东风几回暗剪,尽缠绵、未忍断相思。除有沉烟细袅,闲来情绪还知。
家山何处为春工?容易到天涯。但牵得春来,何会系住,依旧春归。
残红更无消息,便从今、休要上花枝。待祝梁间燕子,衔他深度帘丝。
一春长放秋千静,风雨和愁都未醒。裙边余翠掩重帘,钗上落红伤晚镜。
朝云卷尽雕阑暝,明月还来照孤凭。东风飞过悄无踪,却被杨花送微影。
柳絮飞无力。问东风、天涯吹送,几时才歇?一片矫红辞花去,看有千番欹侧。
知多少、胭脂暗泣。只有愁云凝不散,做丝丝、泪点还长绝。
春到此,亦轻别。
去年团扇长相亿,料新来、尊前难问,旧时明月。沟火东西流到海,便有相逢时节。
又只恐、蓬莱路隔。欲向东君深深诉。怕春归、从此煞消息,属燕燕,莫频说。
便风风雨雨,看眼底、韶光都歇。道春竟归,春来多少恨,无限凝积。
长记寻春早,一校红粉,压心头千迭。东君不管春狼籍。
落尽桃腮,雕残杏缬,回头已无踪迹。只新丛细药,还剩芳泽。
花工抛掷、为群芳暗泣。试问春何在,难重忆,东风也解珍惜。
向苍苔扶起,几番欹侧。低回久、更休相忆。便留得、一朵矫红独自,奈他深碧。
飘零处、芳意难灭。有暗香、绕过春前去,梅花识得。
曲栏东,藕花一朵,嫣然开向愁中。正泪湿五更寒雨,佣欹一地温风,可怜似侬。
曾凭幽梦相通。夜月梅边旧恨,朝云兰外轻踪。但绕遍、天涯有谁寄与,西洲春远,洞庭秋晚;
耐他芳意千丝宛转,柔情一点玲珑。况匆匆,苹波又摧断红。
身与自云轻,飞过千山路未平。窗里灯光窗外月,微明。
远梦模糊易得醒。
已有乱蛩鸣,听到西风又晤惊。绕屋青荷三万柄,三更。
都作芭蕉送雨声。
朝看云横暮雨斜,东风一例送年华,旧愁新恨满天涯。
胡蝶一春随落絮,燕儿终日说飞花,此情何处不堪嗟。
丰乐溪边,潜虬山畔,几年春色留人。玉骢初到,长记拨红云。
便与桃花会约,花开处、来定千巡。都相识,一花一态,一日一番春。
良辰如梦里,又教瞥见,玉辔琼茵。想轻随雾,娇逐芳尘。
只我天涯倦容,故乡杳、往事难论。空惆怅,西风不管,一夜老江蒪。
新安江上山无数。正催途、春帆度。沙市垂杨长记取。
荒烟欹岸,斜阳满树。个是逢君处。
青门衰柳垂垂暮。折得长绦送君去。可忆丰溪堤畔路。
波光似雪,花容入雾。三月飞轻絮。
路到阳关天尽,马过青海风轻。夜泛蒲萄酬壮士,晓拨琵琶唱征声。
散衙新句成。
画角声中秋社,雕旃影里春耕。高坐春烟三月静,归卧淞波半剪清。
休论身后名。
风柳疏疏飐酒旗。夕阳下尽月来时。一般情绪少人知。
梦里镇长无觅处,晓来何苦又相思。人间天上两空期。
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塞谁省?倩浮槎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
山气清人远梦苏,海天摇白转空虚,马蹄不碍岭云孤。
杨柳官桥通碧水,桃花小市卖黄鱼,东风未起早阴初。
王气东来百鞍艰,行人指点十花斑,杏山过了又松山。
边马百年思塞草,征夫双泪唱刀镮,何人回首战场间?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