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峡迸流泉,琴声自万古。坐赏夜无人,空山月正午。
野阔早霜明,林空凉吹动。一犬吠人来,松窗破秋梦。
去岁望云心,东归车马疾。君今向故园,非复倚门日。
慈颜隔杳茫,西风益悲恸。白杨空有声,不起九泉梦。
履霜思已深,对雪重悽恻。竹笋为谁生,寒林惨无色。
望望蒿里门,白云最深处。泉声咽不休,流下空山去。
晚到崆峒山,石栏时独倚。万年空碧云,不见广成子。
名山多道流,谁是还丹客。东望金银台,海天万里隔。
登城眺夕阳,惨澹群山色。何许最关心,愁云在西北。
花尽忽飞来,岂待南风送。睡起笑相看,不知谁是梦。
无日不秋声,新故愁相接。何当一夕风,尽彫千树叶。
青山无大小,总隔郎行路。远近生寒云,愁根不知数。
雕栏花共倚,蜂蝶亦来多。一夕经风雨,雕栏护几何。
鸷鸟逐天风,翻然穷海峤。讵保羽毛全,清流试相照。
朝来群雀鸣,饮啄在咫尺。谋生我太劳,万里长为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